但就当恒大骑虎难下的时候,广州一位神秘富豪却拿着200亿找到许老板,并表达了自己想要拯救恒大的想法。
作为潮汕顶级大佬,朱孟依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,以至于外界鲜有人知道他的消息。
如果不是收购恒大物业的消息被闹得沸沸扬扬,我想他仍然在暗处继续运营着自己的金融帝国。
那么,这个被万科创始人王石形容为“中国地产界隐形航母”的人物到底是如何利用政策、资源和机会,一步步闷声发大财的呢?
虽然没读过多少书,但在为人处世上面,朱孟依却游刃有余,很快就和工友们打成了一片。
靠着出色的业务能力和人情世故,朱孟依在短短几年时间里,就从小工做到了包工头。
虽然这个工作让他挣到了一些钱,但相比后来的操作来说,包工头的工资根本不值一提。
在工作期间,他经常去到小摊贩上买小食吃,有一次,他看着被“城管”追逐的小商贩们,脑袋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。
这条街之所以太过脏乱以至于被工作人员驱赶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鱼目混杂,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管理。
所以朱孟依就想着,自己将这条街承包下来管理,然后让商贩们入驻,自己收取一定佣金就行。
其实从打造商业街这件事就能看出朱孟依的眼光独到,他绝对是那种人人去淘金,他却去卖水的人。
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,因为他已经尝到了当“地主”的滋味,于是在随后的日子里,他在“圈地”的路上彻底一去不复返了。
就在前段时间,广州天河的珠江天郦楼盘开盘售卖,由于地理位置优越,房价很快就上升到了10万每平。
当然,这样的房价对于寸土寸金的广州来说,早已是见怪不怪,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这块地朱孟依已经囤了将近20年。
当年靠着商业街小赚了一笔之后,朱孟依又听说当时的政策对港商有扶持,所以老朱又赶紧跑到香港去转了一趟。
在这里他见识了地产生意的暴利,也意识到自己之前赚的钱对于这个行业来说,完全是九牛一毛。
1993年,朱孟依以港商的身份回到广州,又创立了广东珠江投资公司,正式开启他的“囤地计划”。
和其他地产大佬争先恐后抢商业黄金地段不同,朱孟依的“抢地策略”是专门挑那些便宜的郊区地段。
而拿到地之后,朱孟依并没有着急开发,而是在手中攥了好几年,等到天河区被划为市中心,才赶紧大动干戈地疯狂建楼。
后来的事情,不用说大家也能想到,随着天河区的开发,朱孟依的这片地很快就成为了黄金地段。
也正是这样与众不同的拿地策略,让朱孟依在地产行业弯道超车,很快就成为了地产行业的顶级大佬。
总之,在那几年里,朱孟依的名字在业内可谓是无人不知,就连当时风光一时的万科老板王石,见到他也要尊称一声大哥。
不得不说的是,这样的“囤楼”方式确实需要强大的魄力和前瞻性,毕竟这样的地段,搞不好就可能万劫不复。
经过几年的发展,到了2004年,合生创展的销售额就已经突破了100亿,成为了当时国内第一家达到百亿的房地产企业。
就凭广州的一片地,就已经超越了万科在五个城市加起来的利润总和,是当之无愧的“广州地产界霸主”。
在那个房地产黄金年代,朱孟依手握1267万平米的土地储备,可想而知有多恐怖。
早在1998年,朱孟依的珠江投资,就已经成为了国内首家参与国家重点设施建设的民营企业。
果不其然,在将光纤全部铺设好之后,朱孟依并没有自己运营管理,而是转手卖给了急于介入电信行业的中信集团。
到了2022年,在中国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陷入水深火热之时,朱孟依的合生创展还能做到39亿的净利润收入,也算是难能可贵了。
如今的朱孟依身家虽然相比当年已经缩水不少,但是在2023年10月,仍然以455亿的财富位列《胡润富豪榜》第92位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朱孟依在61岁的年纪退休之后,他并没有选择“重男轻女”,而是出人意料地将“龙头棍”交给了自己的小女儿朱桔榕。
其实老朱家几兄弟都混得相当不错,哥哥朱拉伊有自己的医药公司,弟弟朱庆伊有自己的物流公司,长子朱一航则是电竞俱乐部EDG的老板。
不得不说,朱孟依确实可以被称为是商业奇才,特别是对城市土地的理解,其独到的眼光在中国或许很难找出第二个。